網頁

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

刈包英倫風 電視名廚詮釋台灣小吃


頭戴藍色聖誕帽的工作人員,站在來往英倫海峽的歐洲之星車門前,對我微笑。確認火車票無誤後,我在艙門旁的期刊架,飛快挑選兩本雜誌。其中一本是Time Out,最後衝刺倫敦吃喝玩樂!才沒翻幾頁,讓我瞪大眼睛:「吃街頭--台灣蒸包」!這是英國名廚J. Oliver 雜誌的合作內容, 左頁交代食譜和做法,右頁是近黑色的底色,擺著雪白刈包(備註一), 白身粉紅圈的櫻桃蘿蔔沙拉配菜,襯托這道大英異國小吃的珍貴嬌美。


華裔青年餐飲創業


自從2015年春天,三位華裔青年在倫敦蘇活區開設Bao刈包專賣店,不僅吸引媒體目光和好評,必須在店外排隊等候的顧客,也證明三位創店者的生意眼光和手藝。Bao在三位有設計專業的主人巧手雕琢後,好像小心翼翼捧著維納斯的白皙貝殼,亮麗展示它的內在美味。

Time Out給了Bao五顆星滿分,金融時報評為「倫敦的高端台灣料理」。Bao的菜單,容納了台灣人的思鄉情調和小吃驕傲,刈包、鹽酥雞、豬血糕都包了。

根據媒體報導說,這三位有餐飲創業精神的Bao創辦人,從2012便在市場擺攤,逐漸打開知名度,也獲得許多好評。印度裔名廚、也是餐飲企業家Karam Sethi看準Bao在倫敦都會的潛力,雙方決定合作在蘇活區設店。


倫敦博物館的酒杯

奈潔拉Nigella的包趴


倫敦都會新貴就此吹起台灣小吃刈包風。與Jamie Oliver合作的「食物賣藝人Food busker」在Oliver旗下雜誌和Foodtube推出「台灣蒸包」。他用鑄鐵鍋製作切塊醬油紅燒五花肉,櫻桃蘿蔔沙拉取代台灣經典版必備的酸菜。

去年十月出新書,另一位地位更響亮的電視名廚一姐Nigella,則是親自到裝潢現代的Bao店取景,一對台港裔配偶,亦即兩位創辦人現身電視畫面背景。她詮釋的台灣刈包「豬肉包pork bun」,非常吸睛,就在她新書封面右上方。由此可見,這個白嫩可口的台灣包,受到英倫美食前鋒和電視名廚的高度親睞。

Nigella用海鮮醬為主軸,兩小時低溫封烤去皮的大塊五花肉,達到爆汁軟嫩的口感。搭配油炸小紅洋蔥和綠色沙拉,以及自製的新鮮薑蒜甜辣醬。在她的「包趴」節目裡,下班的三五好友,自己拿起熱騰騰刈包,放入軟糯多汁的肉片、油蔥、時蔬、甜辣醬,刈包變成party主角,倫敦白領的休閒聚會美食。


我的倫敦大都會吃趴


模糊正宗口味的疆界


英國電視名廚詮釋的刈包,在我們這些吃刈包長大的台灣子民看來,覺得不倫不類?還是別具創意?

符合家鄉口味的指數,總是同鄉積極檢驗的主題。倫敦Bao店臉書,有台灣人直言不好吃。另一位華裔電視廚師黃瀞億,華人時常批評「根本不是在做中國菜」,台灣人看了她做的台灣小吃,跳出來質疑「台灣有這種小吃嗎?」

地處自豪本土美食的比利時,我個人倒是佩服英國都會美食先鋒和這些膽敢另類的廚師,他們的求新求變,勇於跨過正宗口味的堅持界限,加上英語文化勢力,緩慢地,擴大西歐異國料理的視野。


Eurostar新車廂,和德國ICE同款,往來巴黎和倫敦

回到歐洲大陸的車上,我同樣拿了雜誌打發時光。在一本英國家居設計雜誌,讀到專訪在英國長大的香港裔女性老闆,敘述華裔背景的她,如何和母父執輩慶祝新年。看來,三位Bao店創辦人的執著認真,不只吹起英國都市裡的刈包風,而且也在時尚媒體,輕綴年輕華裔英人的文化觀點,就像他們為白皙珍珠般的蒸包,撒了薄薄一層甜花生粉。

(往下點,有 ✐ 食驗)


備註一:刈,音易,可是在台灣受台語「割包」影響,念卦。割包表示割開的包子。

照片第一張:倫敦的高樓大廈暱稱The Wakie Talkie,旁有教堂和新古典建築。





後記:寫完這篇英倫異國小吃,異常思念滷五花肉。有想法就要付諸行動!拿出冷凍庫存的四人份切片五花肉退冰。

比利時的五花肉多是一公分厚、20公分寬的切片,荷蘭語叫spek,好記好發音。一般民眾通常兩面煎熟,配馬鈴薯和蔬菜。

我加了海鮮醬、醬油、料酒,香料有薑片、桂皮、八角、白荳蔻、甘草、橘皮,放在鑄鐵鍋燉一小時。臨時起意,沒時間揉麵團蒸刈包,改以形狀像brioche的軟麵包sandwich、棍子麵包baguette,搭配比利時的扁狀白甘藍菜切絲沙拉,一點點兒鹽味碎花生,台菜西吃,簡易晚餐思鄉上桌。

這算是我們平日的家庭簡樸晚餐豪華版;蔬菜、動物或植物性蛋白質、穀物,三種基本食物組成我們的「簡陋」晚餐。費用成本是,每人46元台幣(喔,歐元兌台幣匯率走高了)。


食材台幣
三層肉NT$101.37
桂皮NT$14.00
全麥軟麵包sandwichNT$35.00
有機棍子麵包NT$30.63
扁狀白甘藍NT$3.50
橘皮自製
白豆蔻?
八角?
甘草?
?
?
工資?
瓦斯?
少許有機醬油?
海鮮醬?
總計NT$184.50
每人NT$46.1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